福建大田一位65岁村支书牺牲在战“疫”一线

时间:2021-01-03 21:09:10来源: 德国新闻网

福建大田一位65岁村支书牺牲在战“疫”一线
    一辆两轮摩托车停在一座老屋前,这是陈荣侯生前常用的交通工具。 陈小琼 摄

  中新网三明2月28日电 (陈小琼 郑宗栖)一辆牌号为闽G2T820的两轮摩托车静静地停在一座老屋前,它永远等不到主人了。

  65岁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芹阳村党支部书记陈荣侯因脑干出血倒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时间定格在:2月23日13时30分。

  离世前一天

  离世前一天,陈荣侯一大早便骑着摩托车从大田县城赶回芹阳村。这天是周六,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工作导则,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已经有序开放,樱花园的人流量逐渐多了起来。

  樱花园就在芹阳村路口,陈荣侯担心人流量太大,不利于疫情防控。他一边上前规劝游人不要扎堆、戴口罩,一边发微信给屏山乡党委书记林生长。

  发过微信后,陈荣侯又径直赶到屏山乡政府找到林生长,希望乡里能够将芹阳村部到后垵片的水泥路列入的一事一议项目,打通村里水泥路的“最后一公里”,解决老百姓生活出行。

  “这条路长度正好是一公里,为了这事,他已经找我多次了。”林生长说,乡里穷,一事一议项目都要有个统筹,但陈荣侯就是不放心,“当时,我还嫌他太啰嗦,现在想来为他的执著感动。”

  从乡政府出来,已到饭点,陈荣侯回家简单“扒”了几口午饭,又急匆匆地和村两委讨论修路征地的问题。

  “讨论的重点还是钱的事,但书记鼓励我们说,要有信心,想尽办法修好路。”村支委陈吉尧说,大家一定会把书记生前愿望实现好,可惜他的脚步永远踏不上这条路了。

  为了修路的事,陈荣侯打电话给几个弟弟。“傍晚6点多,大哥来电话让我帮忙打听,修路有没资金可以争取。”大弟陈荣从说,他们兄弟4人分别居住三明、泉州等地,受疫情影响,这个春节兄弟几个还没见面过。

  19时55分,村里有两位村民从晋江回来后,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要做好信息登记。20时,陈荣侯骑着摩托车赶往这两位村民家,为他们量体温,作记录。

  “书记是老村医,他说这方面有经验,都不让我们去。”陈吉尧说,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把有可能的“危险”留给他自己,“10点半的时候,书记还在村两委群里提醒,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23时,回到家里不到半个小时的陈荣侯突然陷入昏迷。“我接到大嫂的电话,立马叫救护车接大哥到县总院,没想到还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陈荣从说,每年兄弟都要聚一下,今年特殊情况就不见了,“不曾想,这却成了终生遗憾。”

  “父亲昏迷后,嘴里就念叨着修路。”陈荣候的儿子陈开俊说,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图为:1月29日,零下5℃,陈荣侯和工作人员在村口卡口处值班。 陈小琼 摄
图为:1月29日,零下5℃,陈荣侯和工作人员在村口卡口处值班。 陈小琼 摄

  为村里奔波骑破3辆摩托车

  屏山乡是高山区,是三明市海拔最高乡镇。芹阳村共有2个自然村,居民居住分散,户籍人口701人,但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村民主要靠种田、种地和种毛竹收入,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

  从1996年起,陈荣侯一直在村主任和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二十几年来,陈荣侯每天骑着摩托车,奔波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一共骑破了3辆摩托车。

  芹阳村地势险峻,山多地陡路弯,还有一个自然村龙头场在武陵乡大石村境内。“地是大石村的,居住的村民却是我们的。”陈吉尧说,从村部到龙头场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开展工作很不方便,这些路没有让陈荣侯少跑。

  2005年,陈荣侯多方筹措了资金,修通了芹阳村通往邻村玉屏的路。“之前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民陈吉坛回忆说,这是全乡第二条通的水泥村道,很不容易,为了修好路,陈荣侯整天扑在工程上,家里都顾不上。

  也是为了修路,陈荣侯主张将山场卖了,这事让他吃了官司。“换了别人,不会去当村干部,但他却是无怨无悔。”陈吉尧说,这事也让村民们看到陈荣侯一心是为了村里好。

  陈荣侯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都由妻子章桂妹操劳着。为了增加家里收入,妻子在家里养鸡、养鸭、养猪,卖笋干。为了省钱,陈荣侯妻子走近3个小时的路程,挑土特产到城关卖,再饿着肚子回去。

  作为村里唯一的村医,陈荣侯对村里的事了如指掌。村里谁有来看病,他就收个成本钱。如果村民实在困难,他就不收钱。陈开斗老人常年瘫痪在床,陈荣侯上门诊治,打针、挂瓶、翻身,一干就是10年。

  乡里要发放低保金什么的,资金一时还没到位,陈荣侯都先垫钱发给村民。儿子结婚时,是他和妻子省吃俭用和四处借来的钱。

  村民喝水困难,陈荣侯为这事又是骑着摩托车,不知跑了很多趟水利部门。与部门不熟,就让村里在外工作的村民帮忙一起跑,终于争取到了近10万元的水利项目资金。

  初心不忘,践誓言。陈荣侯生前提交的最后一份材料是村里建档立卡扶贫户用水情况摸底表,时间为2月21日。

陈荣侯的遗物。 陈小琼 摄
陈荣侯的遗物。 陈小琼 摄

  儿子陈开俊:“为他感到骄傲”

  一本工作笔记、一本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登记表、一些老年人免费体检证、一张村民委员会通讯录,这是陈荣侯随身携带的东西,如今成了遗物。

  翻看工作笔记,记录最后的时间是1月28日召开的村两委会,事关如何做好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工作安排。

  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陈荣侯也曾提出不当任村支书。“当时,他以年纪大和身体不好为由,说过不想再干的事,但又被我动员回去了。”林生长从当乡长到书记,在屏山乡工作了5年,他对陈荣侯再了解不过,“他在村里当了一辈子的村医,群众基础好,乡里布置的工作,总是能带头保质保量完成。”

  村里人口外流,年轻的村干部衔接不上,为了带好新人,陈荣侯二话不说,又接着一任干。

  “陈荣侯是位好党员,更是一位好支书,从初心出发,以一颗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林生长评价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书记超负荷运转,即使身体不舒服,也坚守在村口的卡口处。”39岁的陈吉尧是村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村里的事陈荣侯一心带着他,“正月初五那天零下5度,原本是我值守路口,结果书记陪着我一起值班。”

  “他就像父亲一样,教导我。”陈吉尧说,陈荣侯是整个村的主心骨,有什么事情都习惯找他,突然人没了,村民们都感到很痛心、失落。

  在儿子的眼里,陈荣侯又是怎样一个父亲?“他是严父,从小就对我要求很严,教我做好人。”陈开俊说,父亲有时也很“固执”,去年3月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大家都叫他少管些事,多放手给年轻人,多照顾下自己的身体,但他就是不听。

  “父亲身体不是很好,有高血压,不是他舍不得撂下这个摊子,而是他对家乡的感情太深了。”陈开俊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上班,多次劝父亲跟他一起生活,过几天安心日子,但一直没有实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陈开俊说,父亲的离世,很遗憾,但他更为父亲感到骄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