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  >> 查看详情

香港理大职业治疗师:让“孤岛”融入社会

时间:2021-01-03 20:05:59来源: 德国新闻网

  新华社香港1月3日电 题:香港理大职业治疗师:让“孤岛”融入社会

  新华社记者朱宇轩

  2014年12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4个月后,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职业治疗临床导师邓健聪第一次来到震后灾区。震中龙头山下列着排排救灾帐篷,不少受伤的灾民还在恢复期,有的双手无法灵活伸开,有的还不能正常行走。

  面对讲陌生方言的伤患,邓健聪有点措手不及。短暂慌乱后,他迅速和治疗团队逐一检查每位病患的具体伤情,提供桌边椅、支架等器械,辅助伤员学习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行走、站立等日常活动。“病患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们职业治疗师需要为他们提供中长期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再次融入社区。”

  职业治疗师,在内地被称为作业治疗师。世界职业治疗师联盟将其定义为:通过帮助人们参与工作、学习、娱乐等职业活动而促进其健康和安适的专业。地震过去6年,邓健聪和理大“爱无疆”学生团队定期回访鲁甸及周边地区的残障人士,践行职业宣言。

  帮助病患再次“长大”

  鲁甸地震后两年,邓健聪和四川大学-香港理大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作业治疗课程的硕士生为当地伤残人士提供持续康复治疗。2016年,学生们毕业了,奔赴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但康复治疗不能停,邓健聪决定带领理大职业治疗学专业的本科学生重返龙头山。

  2016年夏天,邓健聪和同事黄家强驾驶两台车,载着12名学生、一车的行李和康复器械,从成都驱车近12小时,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这个位于云南省东北的贫困县城。“爱无疆”是理大学生们给支援鲁甸团队起的名字。

  头发乱糟糟的,也没有洗脸,整个人无精打采地躺在床褥上——这是师生们见到永伟的第一印象。

  2016年1月一场车祸后,永伟颈椎永久受损,颈部以下只能控制小部分手臂。洗脸穿衣吃饭,这些简单的动作永伟再也做不到,连去洗手间也只能靠妈妈背,仿佛初生的婴儿。

  年事已高的永伟妈妈照顾永伟时扭伤了腰,担心伤病加重,无法照顾儿子。永伟看在眼里,认真地告诉“爱无疆”团队,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活,不用妈妈操劳照顾。

  听取永伟的心愿后,邓健聪和学生们开始着手搭建居家康复环境:永伟原先使用的轮椅陈旧且重,团队免费为他配备了一个轻便的轮椅;师生们制作了一件绳梯工具,永伟用手腕攀着绳梯支撑自己起床;团队还提供了拉绳等生活辅助工具,方便永伟自己做日常康复训练……

  永伟再一次“长大”了。他在车祸后第一次尝试借助工具刷牙、梳头、吃饭……在团队的记录镜头里,永伟慢慢拧干一条洗脸毛巾,团队成员们围着他惊喜欢呼,永伟妈妈也欣喜地笑了,眼角隐约有泪光。

  “康复是一种过程,不是一颗药,需要时间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生们这样鼓励永伟。

  心灵修复师

  接触“爱无疆”团队前,家住龙头山的胜巧险些以一瓶农药结束自己不到30岁的生命。

  2016年,晒花椒的胜巧不慎从3米高的二楼跌到地面,诊断结果是“胸椎永久损伤”。胜巧不仅没办法照顾儿子,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完全依赖丈夫,一家三口经济压力骤增。

  “一了百了”的想法成了缠绕胜巧的梦魇。

  团队成员十分担忧。他们不仅为胜巧准备了站立架、力量锻炼带、手推轮椅等康复训练器械,初见胜巧时还送给她许多种类的花草和种子。起初,胜巧并没有热情回应团队的关怀,师生们用“耐心”一点点打开了她的心扉。

  “沟通是最重要的。沟通是接触病人的第一步,如果沟通不畅,病人不愿意分享、不信任治疗师,后续治疗很难展开。”团队成员李颖东说。

  经过团队的悉心照顾和指导,胜巧能用电饭煲煮饭了,对丈夫的依赖减少了。“第一天自己起来,空气真好。”胜巧在朋友圈写到,配图是家门前繁盛的枝叶,远处龙头山苍翠。

  在为胜巧治疗中,团队发现鲁甸产的青花椒十分有名。为帮助胜巧融入社会,邓健聪向胜巧一家介绍网店销售技巧,鼓励他们以花椒等农产品为卖点,自主创业。

  身体逐渐康复后,胜巧一心想重新投入工作。听到邓健聪的建议,她十分积极,找到在深圳的朋友帮忙往小区推销花椒、核桃等农产品,销量不错。这几年,胜巧和丈夫陆续前往浙江、山东的工厂工作,她已经可以独立驾驶电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

  “出院后,病人融入社区遇到困难,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独立,一起完成这份挑战性的工作。”团队成员梁熙童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内地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有句台词:病人等得久了,离社会也就远了。香港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系主任曾永康认为,在内地的偏远贫困地区,医疗设施不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健全,而且居民居住分散,离医院较远,社区职业治疗康复的需求巨大。

  回访6年,邓健聪眼中的鲁甸也有了巨大的改变。震后初到鲁甸,满是泥巴的糟糕路况增添了邓健聪一行驱车前往病人家中的困难,病患就像孤岛散落在茫茫大海。

  从2017年开始,邓健聪发现路好走了:昆明到鲁甸的公路通车了,村与村之间也铺上了水泥路,车窗外,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社区康复不单单是医学技术,跟当地的教育、经济水平都有关。鲁甸基础建设逐渐完善,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积极协助健全及残疾人士改善生活”是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学生们的抱负和使命。截至目前,理大超过130名学生参与“爱无疆”团队,为鲁甸及周边地区约110名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团队每年至少去两次鲁甸,在2周的时间内,为病患提供细致的治疗服务,制定详密的康复计划。服务结束后,师生们会组织学术讲座,和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等地高校及机构分享社区康复的经验。

  “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内地需要帮助的人,不仅仅只是改变他们当时的情况,而是对他们的人生都产生影响。”即将从理大职业治疗学专业毕业的李舒平说,她在支援项目中为许多残障儿童提供服务,希望以后能从事儿童康复治疗工作。

【编辑:朱延静】